|
两周时间匆匆而过,忙碌又充实。回顾这次持续一个月的知识竞赛活动,当真是痛并快乐着。从最初有想法到如今三轮答题即将结束,整个过程是艰难的,是痛苦的,同时,也伴随着成长与收获。
& L- u6 y$ l& m 痛篇:. w! x1 ?% g& N' d9 v3 f9 P o, s
一、多而杂的知识点 7 U/ Z' o. q0 B+ A, s
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汇总、整理题目并不难,这就是一个翻看文件、查阅药典的学习过程。难点在于这么多知识点出哪一个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是有意义的。选择题目绝对是一个技术活。余老师常对我说思路要打开,不要局限。哪一个点是大家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但又很容易忽略的、哪一个点能提醒大家《2015版药典》中这个标准或者这个方法竟然改变了等等,符合这些特征的题目才是有意义的。
7 _ G# }2 ]5 J. O* k 二、坚持与热情; F3 X" h* X- f6 r( g* | s# e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觉得开始的时候有满腔的热情,有很多的思路与想法,比较好开展。反而越是到最后,热情减退,思路枯竭,事情反而容易停滞不前。贵在坚持,贵在整个过程保持一致的热情。对于像我这种需要鞭策,打一鞭子才能前进一步的人来说,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有一个方法可以进行自我鞭策:把最近的事情在笔记本上列出一份、在手机便签上列一份、在宿舍显眼的地方用便签纸贴一份,时时都能看见,时时都能提醒。# I- w4 x5 ~, N6 n' u1 T' Q2 D u
三、资源的正确使用, N; B2 J; j% R3 e. B- x
对于除了生测组以外的其它组了解不多是在出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清楚明白自己想要出什么类型的题目,想要找一些成品或者原辅料检验标准或者检测项目变化的题目。当时想到的就是我要自己拿着药典去比对,觉得时间完全来不及。然后,我就想我去问问其他人,但是结果并不理想,顿时觉得无从下手,遇到了黑洞。现在想想,觉得当时的自己真的很笨。质量标准以及SOP之前就已经比对好了,我可以浏览一下找找灵感,然后再有目标地翻翻《药典》;或者多询问一些人,一个人对我说没什么变化、两个人对我说没什么变化,可能第三个人就会向我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例如聚山梨酯80新增的检测项目、可见异物检查法的修订等等,这样事情也能得到解决。6 |% Q9 E9 a+ X
收获篇:
* S7 }# z6 q0 H. n# k0 W; Z, y 一、做事的思路2 n+ r7 L; Z9 m& q( l; F) u
一件事情的目的在哪里,意义在哪里,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指路灯,能够指引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得好,所以思路很重要。通过这个活动,我明白了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如何去反应,如何去找这个思路。正如平时做方法学验证,摸方法前就要先了解这个检品的特性,找到问题在哪。如果是溶解性的问题,那么可以搅拌,可以加助溶剂;如果具有抑菌性,那么可以采取过滤,验证一下冲洗液的用量等。6 p" N: e8 o" z7 O
二、做事的方法
) y3 f& Q+ w/ K: x' P3 }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关键在于不要懒,要去做。可能你有一个思路,但是过程可能比较繁琐,想着就算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何苦要浪费时间,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在做的过程中,或许就会有灵感,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解决,但是不去尝试,就只能停止不前。并且,我深深地觉得当你对一件事情不清楚的时候,多去询问几个人,会比只去询问一个人所获得的要多得多。不同的人,阅历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可能给你提供的思路会完全不一样。5 }- T* W# @- w& ^/ `+ I
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有很多需要去改进、很多需要去学习,但是,我从未放弃。加油!
' J Z5 r' t1 G* H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