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3-3 20: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每一个平凡的圣和人成就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增长型的思维惯性”,这是王勇董事长在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主题。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运用于工作中? 我所认为的就是“让我们从零开始”。
7 |4 X* v5 C0 i7 G( N2 H一、一切归零,每项工作都是一个开始
) ~9 D5 X, ^) r一切归零的原则是敢于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过去。因为这样,你才能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做事,去迎接一个个挑战,总有一天,这些一个个小小的成绩,将是我们小蚂蚁生存的资本。
2 E- `5 `# p4 S6 O) m我曾经遇到一个真实的事情,那是一次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我全权负责了调查,问题是我们如何判断药液经过树脂吸附后如何洗脱,文件要求是在酒精浓度在70%(具体参数记忆不太清楚了)下进行纯化水清洗,但现场无测量此过程的酒精计。员工是一位从事过该工作10年之久的老师傅,他胸有成竹的带我们走到一个窗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信誓旦旦的说出那句“废液口排放的废液产生气泡时,进行纯化水清洗”。也许在大家看来,此乃牛人,唯此人不可换矣!然而,质量保证的体系是靠经验来保证的吗?所谓经验,无非是你比新人多了几份偏差的调查培训罢了。* l- w& n2 s7 d: ?1 ~, H( T. Q
敢于否定自我的人,否定自己的成绩,才能放下心态,虚心求教。因为,随时都会有人取代你。固步自封,最终是会被淘汰。+ S( p2 y1 E$ q" g* a
二、结合法规,理解运用到实际生产绩效中5 J. T( s5 b( ?" P' X6 X" ], E8 k, |
我从事过生产,也从事过质量工作,也许在众多资深前辈之中,我仅仅是那初出茅庐不怕虎的菜鸟。但我坚信,法规的制定是为了有效的保障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的。所以,如果脱离生产,脱离实际,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造船的目的不是让船停在港湾。所以,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才是根本。如何基于风险,就来源于现场。0 L9 Z" j2 M T5 w2 I. X+ L3 P
大容量注射剂铝盖,按照包材的分类来看,这个属于次级包装材料。由于以前的药用包材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铝盖的生产环境可能存在要求低的情况,所以之前我们的工艺上均对铝盖进行了清洗。然而,随着行业的标准和供应商的能力的提高,我们何须再进行清洗呢,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浪费呢。
# G5 I" h( s ? e; l* `“变更!因注册工艺上面显示是铝盖清洗,所以此项需待国家审批后进行”。当然了,我不否认变更,因为这个属于变更的范畴,但这里面纠结的情况无非的来自“产品需按照注册工艺进行生产”。但这个明显的次级包装材料的变更控制也要等到国家的审批是否有些“大题小做”了?$ E- d& ?2 ~7 h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条例来看,这里的“严格按注册工艺”的工艺应该指的关键性的工艺参数,原辅料厂家及标准,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内包材厂家及标准,中间产品的标准,检验方法等。这些Ⅱ类或Ⅲ类的变更才是指的企业深入研究和国家控制的地方。所以,Ⅰ类变更企业做好自己的控制即可,若确实存在于注册工艺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同步审批(补充申请),不必等待国家局的审批。; O! }* m- ?2 y6 ]9 D) z* k
三、追本溯源,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绩效的地方; O7 ~" { ]/ t. p5 s) n7 @$ K. n
出现问题的地方其实也是质量存在隐患的地方,这是我们现场QA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也是我们出绩效的地方。
: S/ ]. z+ R k7 ?, z刚来圣和的第一周,潘杰带我去公司熟悉了一下,在仓库时,满金主任得知我接受供应商管理工作,于是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们在2013年09月份采购的输液当时出现炸瓶后一直存在库存至今未用,也未有处理意见,导致大量库存暂用”。很奇怪?为什么不能用,输液瓶我们检测合格的,为什么就不能用呢?炸瓶在哪呢?没有人能给出我正确的答案。看来只有重新试机了,炸瓶原来是在粗洗的输液瓶翻转传送(没学过机械,不知道专业术语)装置。可能是因为工业生产的原因,此批瓶子的内外径增大,比平常输液瓶大了1mm至1.5mm ,我们的输液瓶翻转传送装置是用过钢丝加四氟片引导进行的,没有绞龙装置的传输性好,导致输液瓶积压受力而炸。现场的导轨装置用的两边的四氟片只要换薄一些,炸瓶自然解决了。1 V6 V. F+ Z7 {
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永远记得,现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X) A& p6 x0 D9 ?1 M四、转变思维,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缺陷6 v) U) J1 v5 \" p; Q/ c
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合作要放下态度,彼此尊重。, X3 ]6 s) B3 r
做过现场QA的人都知道,就怕车间弄虚作假,谎报军情。过去我也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也一直认为通过严厉的考核和监控来保证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现场QA和车间会出现争执甚至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发生。
/ D* n" Z& Q. B: O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工作不符原因在哪?这好比一次的现场检查发现员工把台秤拿到地下进行物料的称量,这显然是不符了。然而仅仅出一张不符合项,让车间责令整改,签下“生死状”?若找不出员工把台秤拿到地下的原因,实际生产将会“防不胜防”!* _& V, J2 [$ l7 n. [
这里,要尽量实际的去观察是什么情况导致这样的操作。同时,从员工解释中去判定哪些是借口,哪些确实是实际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是我们要解决的地方,当帮员工把困难解决掉的时候,车间就会对你产生一种信任,而员工也在整改的过程中增加了质量管理知识。那么后面的工作开展将无往而不利。
1 _3 R2 q! Z% H0 p4 P) S5 l3 [总之,感悟之多,有岂是短短几页字所能表述的。与其长篇大论,不如就此搁笔。因为,运用到实际,产生绩效才是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