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QA对增长性思维的认识 对我个人而言,2月1号的公司年会,让我记忆犹新的关键词有两个:颠覆、增长性思维。 作为传统制药行业的受益者,王总非但没有抗拒互联网行业想要颠覆传统行业的“勃勃野心”,相反能够谦虚地接纳,能够主动地寻求改变,这的确是件令人敬佩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改变是件困难甚至痛苦的事情,因为需要你改变你现在习惯的东西,你现在依赖的东西。正如大多数减肥者都管不住自己的嘴,迈不动自己的腿,最后没能减肥成功;正如每一个男生都希望拥有八块腹肌的完美身材,大多数人连起床的闹钟都没能打败(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感同身受)。 绝大多数改变都是被动的。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是品尝过西方船坚炮利的滋味后才开始的(最后也没能坚持下来);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在对吴王夫差的卑躬屈膝后,侥幸得生才痛定思痛的。主动寻求改变,需要作出牺牲,牺牲一些眼前的既得利益,这才是改变困难的地方。 作为一名坐在台下细心聆听的小QA,思绪万千。都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我深深地喜欢“颠覆”这个词,我不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更愿意去做一朵激起浪花的小石子,去与众不同。但是,实际工作中,却是一味的畏手畏脚,思前想后。 增长性思维,包含了“颠覆”。增长即发展,增长性思维,就是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对我们平凡的质量工作而言,就是去改变,去将一切影响质量、违背法律法规、给产品给公司带来威胁的东西改变掉,不是一味地去妥协,去让步,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很多人喜欢说,“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这个我们不能改,改不了”。事在人为,时代在进步,一味地依赖于过去,就是没有增长性思维的体现。问题,就是等着被解决的,你不解决问题,总有一天,问题将会把你“解决”掉。方法总比困难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去作出改变。 我也很喜欢李总的两句话“工作因我而不同”,“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绩效”。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增长性思维是一致的。 2015年,带着增长性思维去工作,去改变,去颠覆。 两个目标:1.年底交出一份“大改变,高绩效”的成绩单; 2.练出八块腹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