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5 Y# K  J5 V9 x, L  N$ ~8 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创新
(根据圣和公司高管在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内容整理)
2 x  t! n" n# H) h- E0 H/ h
. N4 h! `/ c- A* u' W; W# _
, ]( k9 W( b" m" U+ ]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各位在现场或线上的专家们、老师们,大家好:
* |( P; h* m- o: ?% d4 W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代表圣和药业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首先,我代表我自己、也代表圣和药业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各位老师们、专家们能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预祝这次会议能取得圆满成功。
5 ]3 O8 @' x% L0 q. a* O; I
    在座的各位老师、专家,有些还是第一次知道圣和,对圣和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借这个机会把圣和的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汇报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创新》,汇报过程中还会分享一些我们董事长创业历程中的一些故事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发和感悟,也许这些也能给大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点点的启发和帮助。
) M! r+ ^$ N: ~: F& w6 Y
    在开始汇报之前,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们圣和公司的创始人王勇董事长,他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1991年毕业后留校从事科研工作,1995年离开药科大学后开始创业,一年后,创办了圣和药业。王勇董事长总把自己求学、就业和创业的三段经历总结为一句话:一个学药的人,曾经也教过别人学药,最后出来做药,这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药做好、做出好药,并努力去让有需求的患者都有机会用上他们所需要的药。
9 F( C0 V" P$ z2 ?! }3 o
    圣和药业成立于1996年,圣和人努力奋斗多年后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经历的更多的磨难和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的明白并坚定的知道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以及圣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明确了并坚定的知道了圣和人的使命,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的快乐”,这是圣和人的使命,也是圣和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唯二;基于这个使命,圣和人又有了明确的愿景,那就是:通过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让圣和成为医生和患者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基于愿景,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努力让圣和成为“世界一流药企”。当然我们也知道成为世界一流药企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需要30年、50年、100年、200年,甚至时间,需要几代圣和人的努力才可能实现。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忘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初心,牢记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的快乐使命,就能让我们走到了一条正确的路上,并以“努力在我,功在后人,利在千秋”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去努力、去奋斗,就终有一天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正确的使命、愿景、目标给了我们正确的方向,让我们走在了一条正确的路上,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正确的去走路,这也就有了我们圣和人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圣和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圣和人的核心价值观、基本行为准则是什么呢?三句话:对外,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那就是要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再具体点就是要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在圣和,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知道,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研究出能够真正帮助那些无药可用的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的药品;作为圣和的一线市场推广人员,就是要千方百计的想尽一切办法让那些真正有需求的患者都有机会用上能够帮助他们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的药品,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是真正的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
对内,圣和人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高绩效的奋斗者为根本”,也就是说,在圣和不搞平均主义,我们认为平均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在圣和,谁努力奋斗、为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谁就是高绩效的奋斗者,成为了高绩效的奋斗者,就会得到更多的价值分享,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提拔、晋升、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以奋斗者为本,以高绩效的奋斗者为根本”就是我们对内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那每个圣和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呢?每个圣和人自我要求的行为准则就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和自我批判”。当然,我们所说的艰苦奋斗不是要过穷日子,穷就是穷,穷与艰苦奋斗没有啥关系,圣和人的艰苦奋斗是指放弃不必要的社交、放弃无意义的娱乐、放弃无价值的消费,并且能忍受住孤独和寂寞,甚至能忍受旁人的不理解,然后专心、专注、专一的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药做好,做出好药,让更多的有需求患者用上药”,这才是圣和人的艰苦奋斗。
    前面的使命、愿景、目标、核心价值观,构成了圣和的文化,也算是圣和的核心竞争力,它们是圣和人的基因、圣和人的灵魂,而且,这些也概括了圣和人的总体特征。
5 b7 G% B% Z& Q
    圣和终归也是一个经济实体,因此,基于圣和人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又有了明确的经营方针,即:“市场是龙头、研发是源动力、质量是生命线、守法合规是底线”。
    企业运行的所有策略、行为、规则和制度都基于以上这些制定。
    例如,市场是龙头就告诉我们,一切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临床的需求、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它将会牵引着我们去做每一件事情。
    从圣和的使命、愿景、目标、核心价值观,到圣和的经营方针,这些就是圣和最为根本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去,就仅仅只是口号而已,只有把它们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才能真正的体现圣和的文化、圣和的经营理念。
    接下来,我将和各位专家分享圣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能就会让大家觉得圣和似乎还真的把这些看似口号一样东西落实到了行动当中去。
2 U/ T. R- b" c# r' E
( N- U. z+ Q- ~. Y6 y: a7 M2 i    第一个案例
    前面讲到的圣和经营方针中,有这么一句话“研发是源动力”。什么叫源动力?汽车、火车、飞机的源动力来源于它们的发动机:汽车有了好的发动机,它们就可以跑得更快,飞机有了好的发动机,就可以飞得更高;再比如航空母舰的发动机有两类,一类是常规动力发动机,还有一类是核动力发动机,如果使用的是常规动力发动机,理论上,它出海前,注满燃料,而且是固体重油,其续航能力也就15-20天,最长一个月,但,如果是核动力,则可以1年、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直在海上航行。可见源动力,即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性,什么是企业的发动机,其实就是企业的产品,一个企业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活得更久,就一定要做出“具有核动力”的产品。
    对于一个制药企业,如果仅仅只是做仿制药,今天能活着,明天也许还能活着,后天是否还能活呢,不知道。但,一个药企,如果拥有创新药,而且能不断地做出新的创新药,就如同给企业装上了核动力一样的发动机,这个企业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活得更久。
    如今创新药的研发,如火如荼,很多企业都在做,每年都有十几个、二十个或更多的创新药上市,但在“十一五(2006-2010)”之前,我们中国药企中,做创新药的寥寥无几。但圣和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创新药的呢?可以自豪地说,23年前的2002年圣和人就想明白了,并就已经开始做创新药了。
    2002年的时候,圣和公司的主营收入大约是3000万,规模不算大,生存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当时的圣和,全公司的科研人员还不到10人,并且是以本科生为主。小富即安,也是可以。但,王勇董事长认为,圣和要想走得更远一些,飞得更高一些,就得选择做创新药。为此,在2002年的一个周末,王勇董事长专门组织公司的核心团队就新药研发事宜做了一次研讨。那个周末的上午,王勇董事长把核心团队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件事,就是决定一下我们的新药研发是做创新药,还是继续做仿制药,还是仿创结合。王总讲完后,大家就分别发言,有人说“我们现在做仿制药,也能挣钱,日子过得也还不错,因此建议继续做好仿制药”,也有人说“咱可以仿创结合,一边做好仿制药,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创新药”。。。。。,每个人各自发了言,也各自讲了为何要这么做的理由,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当然,大家一定会有着一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等大家都发言完毕,有人说“我们各自的意见已经讲完了,意见还是有些分歧的,最终由王总决定吧”,王总说“基于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的意见是做创新药,而且是只做创新药。”王总刚把话讲完,就有人反问王总“你知道做一个创新药要多少钱吗?”王总说“我知道个大概,做一个创新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大概是要8-10亿美元,(这是2002年的费用,现在需要更多),但在中国,估计有个1-2个亿人民币就差不多了”,那个同事马上就反问“你有这么多钱吗?”确实我们圣和公司当时一年的收入才3000来万,和研发创新药需要的1-2个亿的钱相比,似乎存在很大的差距,当时,王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头问了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你知道现在中国的医药市场是多大吗?”销售副总说“大概在1700亿”。现在的医药市场是2万多亿,2002年,确实只有1700亿。王总紧接着又问“1700亿的百分之一是多少”,销售副总说“17亿”王总又问“千分之一呢?”销售副总说“1.7亿”,王总说“你负责公司销售,负责帮公司挣钱,挣市场的百分之一,有点难,千分之一能挣到吗?”销售副总说“市场的千分之一我都挣不到的话,似乎有点不称职了,当然可以挣到。”这时,王总转头再给那位说“钱,看来没问题了吧”。这时,又有一位同事问“王总,你知道做一个创新药要多长时间吗?”王总说“顺顺利利,估计也得要8到10年”,我们的那个同事又说“我们能不能活到那一天欧”,当然,他想的是如果我们圣和药业只做创新药的研发,8-10年以后才有新产品上市,他是担心圣和能否能活到新产品上市的那一天,当时,我们王总也没直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你今天多大了啊”,那个同事说“这个还用问我啊,你多大,我就多大娄”,当年和我们王总一起创业的人,基本就是我们王总的同龄人,大家从前面的PPT中看到王总是1968年生的,2002年,34岁,基于此,王总的回答是“我们都是1968或1969年代生的,我们现在也就是30多岁,再过10年,我们也就40多岁,我们总不能连40多岁都活不到吧,我想,我们一定都能活到40多岁,既然,我们能活到40多岁,咱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在阵地在”,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还活着,圣和就一定会在。其实我们的理想是要让圣和成为百年老店,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死了,圣和一定还要健健康康的活着”,王总讲完这话后,同事们也就不再吭声了,接着,王总又讲话了,他说“大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问清楚,就是为何要在做创新药前面加一个“只”字,也就是说只做创新药,就这个问题,我还是想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们一共就这么10来个研发人员,如果我们决定仿创结合,也就是说既做仿制药、也做创新药,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创新药,因为,做仿制药,1年或2年后,就能出成果,出了成果,首先让自己有了成就感,而且可以拿到奖金,说不定还能晋升、晋级,做创新药,努力奋斗10年、8年,说不定什么成果也没有,谁又愿意去做一件花很长时间努力努力,但又不一定有成果的事呢?还有,从小,我爸爸妈妈就教育我:做任何事,决定了,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所以给我取名叫勇。长大了,我遇到过一些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的军人,曾经问过他们,你们都是立过赫赫战功的人,当时在战场上你们肯定看到死了很多的人,你们就不怕死吗?他们告诉我,在前线,他们从没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只知道往前冲、干掉敌人。从他们的话语里,我得到启发:做任何事情,只有置于死地才能后生。”王总讲完这些后,同事们说“你是老大,你说了算”。
: q: l2 n9 S8 p
    这次会后,也就从2002年开始,圣和的新药研发,就只做创新药,很幸运的是,2009年,圣和历史上的第一个创新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六个化学创新药,也是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仅有的三个化学创新药之一优诺安(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经过科研人员7年的科研攻关,最终获批上市。
我们对这个产品的价值主张是:优诺安®是唯一一个避免使用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后会加速导致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的抗厌氧菌原研专利创新一类药。
    为什么说优诺安是一个创新药呢?
    大家可能会说,优诺安不就是左奥硝唑吗,左奥硝唑与以往的奥硝唑比,就是多了一个左字,这就好比把馒头做成花卷,馒头做成花卷后,不还是馒头吗,确实,馒头做成花卷,还是馒头,但奥硝唑变成左奥硝唑就完全不一样了。
    药物的本质,是四个字:“安全、有效”,做新药研发就是围绕这四个字,如果做出一个在安全性上有重大突破(是指在生物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的药物,就是创新药,或者做出一个在有效性上有重大突破的药物,也是创新药,当然,完美的创新就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同时都有重大突破。
    那优诺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Q8 O- _, y' ~5 {7 I, a; t( L
    当年,我们在和临床医生的学术研讨过程中,总听到医生们讲: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这类药物后,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在这类药物的说明书中往往会有“对于开车或高空作业的人,不推荐使用”的禁忌,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发现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这些不良反应,其实是神经系统毒性。
  S. b2 C* L4 U5 \; C
    特别是在1978年就已经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已经提到: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毒性反应,令人担心的不是其他毒性,而是神经系统毒性,并因此会导致运动失调、抽搐、甚至瘫痪等,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硝基咪唑类药物会导致脑部器质性损伤,再具体一点就是硝基咪唑类药物会导致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受损伤。
    还有文献报道:小脑浦肯野氏细胞的受损,一定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  
8 ]$ a+ ]" `. y8 y+ ~7 B
    为什么在前面说神经系统毒性比较可怕。
    从以上文献报道可以知道,其根本原因是:硝基咪唑类药物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即硝基咪唑类药物损伤的浦肯野细胞不可再生,也就是说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后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不可修复。
    人体是由器官组成,各个器官由各自的细胞组成,组成人体器官的大部分细胞都会再生,比如皮肤细胞的生命周期仅为2-4周,也就是说:2-4周后,人体的皮肤细胞就已经全部更换了一遍。
    这也就是为何,人们,即使生活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真空环境里,过个几天,一撮皮肤,还是会有一些似乎是脏的东西,其实是新陈代谢后凋亡的皮肤细胞。
    其实,这也是为何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进行体表手术后,二到四周的时间,体表的伤口基本就彻底愈合了。
同时,由于晶状体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不会再生,因此,如果是晶状体受损导致的眼疾,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更换晶状体,好在现在的人工晶状体价廉物美。
    还有,由于神经元细胞不会再生,也许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巴金森氏症这类神经系统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类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很难治愈,反而会越来越糟糕。
    为此,我们就想,针对普遍存在神经系统毒性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如果能找到一个不会损伤浦肯野氏细胞的硝基咪唑药物,也就是找到一个没有神经系统毒性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年,我们发现硝基咪唑类药物中,只有奥硝唑分左旋体和右旋体,似乎存在这种可能性。
* Y$ q) L. |1 C- X9 J
    于是我们就采用曾经获得1990年代诺贝尔奖的定向合成技术,分别定向合成出左旋奥硝唑和右旋奥硝唑,并分别用他们做比格犬的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分别使用左奥硝唑和使用右奥硝唑的比格犬,用药前都很神气活现,但用药后的状态有很大的差别:使用左奥硝唑的比格犬,用药后,仍然是神气活现,状态很好;但是使用右奥硝唑的比格犬,用药后,就出现了趴下、甚至抽搐的现象,所以,我们初步判断,奥硝唑的神经毒性来源于右奥硝唑!
    给比格犬用药十四天后,我们对两组实验用比格犬分别进行解剖,并将两组比格犬的小脑的病理切片分别放在病例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优诺安®组比格犬的浦肯野细胞无异常变化,右奥硝唑组比格犬的浦肯野细胞数目减少,即使那些还存在的浦肯野细胞,也出现了轻度变性,这就说明,右奥硝唑会导致比格犬的浦肯野细胞受损,优诺安®则不会影响浦肯野细胞。
    当时,看到这个结果的神经药理学家就得出这样的推测:一个人,只要足量足疗程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30-50次,大概率就会得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
. x$ }  U: k# N: _& B# C
    之后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了该结论: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使用优诺安的,未出现一例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 d2 J( o  l# V7 x" M
    针对优诺安®的II期临床研究,优诺安®组136例,奥硝唑组139例患者,除了看疗效外,还比较了优诺安®和奥硝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首先看以看到,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左奥硝唑与奥硝唑相比,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1.58%下降至1.47%,特别重要的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由17.98%下降至 0 !    
    后期,上市后的四期临床研究,扩大样本量到2340例,也进一步证实了优诺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B- z& L% R! w; t
    并且,在优诺安®上市后的大型临床试验中,还观察了不同受试者在治疗用药结束后1-3天的临床治愈率,整体的临床治愈率达到98.12%(n=1979),同样,预防用药结束后1-3天的临床未感染率也较高,整体未感染率达到99.07%(n=323),表明优诺安®有着更加卓越的临床疗效。
9 s3 |8 a4 ^; p5 i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小结如下:
    优诺安®(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唯一一个避免使用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后会加速导致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的抗厌氧菌原研专利创新一类药。
    也就是说,优诺安®,对于那些脑部感染、神经系统受损伤、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的儿童及神经系统出现衰退的老人,需要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时,存在着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无法替代的价值。
9 Q/ P. M  J) v, k$ r
    这个故事分享完,有3点启发和大家分享:
    1、信念也是力量,更是力量之源、是力量之魂。想到了,就坚定并持之以恒的去做,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2002年,圣和的销售收入也就是3000万左右,科研队伍不到10人,而且是本科生为主,却在7/8年后,真的做出了创新药,我们觉得关键就是靠了信念这个力量之源。
    2、做任何事情,需要团队去完成,特别是需要别人去完成的事情,事先达成共识很重要,只有和团队或和他人达成了共识,才能做到力出一孔。
    从上面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当年,我们王总自己想好了要做创新药,而且是只做创新药,但他并没有直接宣布,而是组织了一场核心团队的研讨,让大家来讨论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由我要做变成他想做,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中国古时候经常存在的“政令出不了紫金宫”的现象。
    3、要想把事情做好,做好资源匹配很重要:首先得要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次是时间资源,而且时间资源更为重要,时间资源的配置,一定要尊重规律、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这就是俗话说的:得愿意坐长长的冷板凳。
    这也就是王总那天组织大家研讨时,王总提出只做创新药后,大家提出的两个问题,其实就是资源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大家所关心的钱和时间这两个核心资源的问题,这也是决策者需要事先充分考虑好解决方案的。
    还有,其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其实时时间资源,为此当年,我们王总还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针对创新药的研发要给出足够多的时间的事,如何给,就是不再进行以创新药成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而是改为每二周或一个月做一次近期成果及下一阶段计划的沟通和汇报,从而确保长期目标的达成。
* e" Z* X2 m; u  F) s% C
2 @+ c' z7 F- p% n+ r
    第二个案例
    研发是源动力,就是告诉我们拥有了创新药这样的核动力,就可以让企业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致力创新很重要,但致力创新只能靠自己吗?不见得,它还充分可以利用外部资源。
    圣和成立29年了,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除了前面讲到的优诺安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收入,让企业可以活到今天,还有一个产品,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产品就是圣和在2000年花重金引进的消癌平注射液、现在叫圣耐注射液即通关藤注射液的产品。
    也许大家会说,通关藤注射液不就是个中药注射剂吗,有什么好讲的呢?只要提到中药注射剂,社会上总有一些偏面的观点,当然在场的专家们不会这么认为。
    当今社会,特别是之前的十五六年,总有一些人,只要和他说到中药注射剂,他就会说中药注射剂不是一个好东西。
    其实,一般的理解,与中药对应的就是西药,西药,传统习惯,西药主要是化学药,西药、也就是化学药,有好多是注射剂,而且有些西药副作用也不小,但没人说它不好。
    还有,最近这二十年,新兴的生物药,如PD1、PDL1、疫苗等,都是生物药,而且这些最新的生物药全部是注射剂,并且,有些生物药副作用也蛮大的,也没人说它不好。
    化学药、生物药都可以做注射剂,为什么中药就一定不能做注射剂呢?
    其实,无论是西药、中药,还是生物药,最终,发挥作用的都是某个活性化合物。也就是说,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包括最新不断涌现的生物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都是活性化合物。无论什么药,做成什么机型,都是基于其物质基础的理化性质决定。
    如果某个活性化合物口服能吸收,自然就应该做成口服制剂;如果某个化合物的活性很好,但口服不吸收或吸收很少,或者口服以后在胃肠道里面会被胃碱环境或其他因素破坏,就不能做成口服制剂。比如绝大部分以蛋白质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药,如果口服的话,在肠胃道都会被分解成无效的成分,有效成分到不了病灶部位,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现在的生物药,几乎都不能做成口服,只能做成注射剂。
    无论是口服或采用注射方式的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送到靶病灶后,才能发挥作用,送到病灶部位之前,一定要保证有活性的化合物按照原形存在才可以发挥作用。
    所以,一个药物好不好,首先看里面的物质基础(活性化合物)是什么,而最终做成什么剂型,则是由这个物质基础(活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的。
    当年在引进通关藤注射液之前,我们圣和人就查了很多资料,对它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充分的了解了它的作用机制、作用机理,认为通关藤注射液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注射剂,才愿意花重金引进这个产品。
    首先,通关藤注射液不是一个复方制剂,它是从单味道地药材“通关藤”的有效部位“茎”中提取有效成分后再精制而成的抗肿瘤药物,除溶媒外,它的主要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就三类:C21甾体苷(占80%多),多糖,酚酸。
. Y' c; _' w6 W) a, Q5 D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欧美的科学家们发现有两类化合物可以治疗肿瘤,一类是二萜类生物碱、另一类是C21甾体苷。
    按照惯例,找到可以治疗疾病的化合物后,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将之合成出来,但,现实情况是,即使应用20多年后的今天的化学合成技术,也还是无法合成出大部分的已知化合物,包括当年的二萜类生物碱及C21甾体苷等,因此,对于合成不出来的、且又能治疗疾病的已知化合物,比如二萜类生物碱及C21甾体苷,只能设法去找到富集这些化合物的动植物,最好是从成本更低的植物中,然后再设法从中分离出这些化合物。
    结果,美国的施贵宝公司发现红豆杉的树皮里富含二萜类生物碱,就从里面提取出了二萜类生物碱,即1992年上市的紫杉醇。
    很遗憾的是,尽管C21甾体苷的抗肿瘤的活性和效果也很好,一定程度上比紫杉醇的活性还好,但全世界科学家们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没能找到富集C21甾体苷的植物。
2 C3 P' ?: h! Z1 w) k
    很幸运的是,在90年代的时候,我国科学家发现云南红河州的萝藦科类植物通关藤里面富含C21甾体苷,就把它提取出来后去做了抗肿瘤的体外、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从通关藤中提取的C21甾体苷与国外文献报道的C21甾体苷效果完全一致,抗肿瘤活性很好,因此,也就有了通关藤注射液(圣耐注射液)。
    圣耐注射液,是从单味道地药材“通关藤”的有效部位“茎”中提取有效成分后再精制而成的抗肿瘤药物,除溶媒外,它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C21甾体苷,约占80%多,剩下的一些成分就是多糖和酚酸,以及极少的一些微量元素。
% h: ?+ A, m0 \2 [5 O) ]
    很有意思的是,通关藤,在600年以前,就被记载于比《本草纲目》还早100年的一本医书《滇南本草》中,在该部医书中,就记载了通关藤可以治疗肿瘤,这也说明了我们老祖宗的伟大,中华文明的先进。
& G* O4 {  j. v+ A0 W( b
    圣耐注射液,在90年代就已经上市了,当时,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我们给它的定位是比“紫杉醇”更安全的类“紫杉醇”抗肿瘤治疗基础用药。
    虽然通关通在90年代就上市了,但缺少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 {8 k, @, ?! p: r
    客观的原因是:循证研究是上世纪60年代才提出来的,循证医学这个概念1990年代才兴起,1996年ICH才从GCP指南里面才明确循证医学研究要作为新药审批的重要依据。2000年代后,各国监管机构才开始普遍要求新药上市申请需要提请III期临床数据,2010年代才有了精准医学和真实世界证据(RWE)的发展,因此,当年消癌平注射液虽然上市了,但缺少循证医学研究,实际上,2010年以前上市的抗肿瘤药普遍存在缺少系统规范循证医学研究数据的情况。
# T& K: [+ O# Y0 B- i
    圣耐注射液2004年上市后,至今已在临床上使用了20多年,接近30年,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及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都进一步证明了圣耐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
) i) P3 ]$ j  l0 ~' u3 u
    为此,圣耐注射液抗肿瘤的治疗应用在很多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指南》中都得到了推荐。
+ W$ E' k$ v5 e; X
    而自2004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来,《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再次把圣耐注射液列入抗肿瘤治疗用药,而非抗肿瘤辅助用药。
    《国家医保目录》圣耐注射液使用的备注:也从2022版医保目录的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治疗晚期癌症优化为2023版医保目录的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肿瘤患者。
    但圣耐注射液现如今仍然缺少现代规范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观原因又是什么呢?
* A1 F: r2 }  s2 C& M* `$ d* a: i$ K! B
    一直以来很多医生总是给我们反映说临床上用了圣耐注射液以后,尽管普遍存在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吃得饱睡得香,体重也增加,生命周期延长,但就是在短时间内难见肿瘤缩小。
    而当今治疗肿瘤的药物是否有疗效,除了OS指标以外,更多的是用ORR和中位PFS来替代,而ORR及mPFS的主要指标就是肿瘤是否缩小,至少得控制住肿瘤不再生长,但使用圣耐注射液后,在短时间内难见肿瘤缩小,必然会让大家有无效的误解。
    所以,尽管如今循证医学研究的条件、标准、方法都已较完备,我们依然对采用现在的方法开展圣耐注射液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心存疑虑,不敢轻易进行以肿瘤缩小为疗效标准的RCT临床研究。
    有意思的是,在2023年的6月28号,我们公司突然收到一个信息,改变了这个产品。
' p2 x7 E4 H  r& M2 X8 G( J* S% Y/ I
    当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即协和医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蒋建东院士(蒋院士当院长前是医科院即协和医学院生物所所长,后来又当了10年的药物所所长),他突然给我们董事长发了个信息,说“王总都好吧,有一事相求,我想和你要一些你们公司的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吗?我们付款给你们公司,麻烦您了,建东先谢。”
! e; }# E4 E$ E. F  K
    3个月后的9月份,蒋院士又给我们董事长发来信息,说“王总,我带了一些消癌平的好结果给你,关于治疗癌症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原理,及应用特点。你看看安排个你们公司的学术专家,我们向他介绍一下。也许对该药品学术介绍有参考意义。建东汇报”,还说“我觉得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下到关键致癌化学分子,上到体内治疗关键点”
    直到2023年的9月份,听完蒋院士的分享后,我们才知道,蒋院士是在用我们的圣耐注射液做促分化机制的确证性研究。
3 E# M( |" C3 C
    他们做了一个叫绿原酸的注射液,在北京天坛医院做临床研究,而且做出了绿原酸治疗脑胶质瘤的优效结果:OS从7.5个月延长至9.7个月,明显提高,也就是说绿原酸可以治疗脑胶质瘤。该临床结果已经在2023的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上发表, 20(6), 465–476 
/ n8 M/ L2 n& _
# U0 D8 V  v2 a1 a. i
    绿原酸注射剂的II期临床是与替莫唑胺头对头比,也做出了显著性优效结果。
    那绿原酸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2 A/ T  m/ x/ u0 M4 O# _& p; D
, O- T% S- W& ^6 F0 A
    蒋建东院士是协和80年代初的硕士、博士,后来去美国做博士后,并在美国当了10年的肿瘤医生,回国后,在医科院长期从事肿瘤基础药理即肿瘤发病机理及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绿原酸治疗脑胶质瘤不是促肿瘤细胞凋亡,而是促肿瘤细胞分化,也就是说绿原酸治疗脑胶质瘤是让脑胶质瘤细胞改邪归正,由肿瘤细胞变成正常细胞。
    他的这个研究尽管已经发表了,他还是想进一步开展更多的实验来证明绿原酸治疗肿瘤是促分化机制。
    于是他让他的团队去市场上找一下:看看是否有含绿原酸的治疗肿瘤的中成药。他的团队从市场上发现了我们的圣耐注射液(通关藤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里面就含有绿原酸,于是便有了前面要买我们圣耐注射液的短信。
7 i9 R. t1 E$ T
    以上是给各位老师展示的绿原酸抗肿瘤促分化的作用机制一些实验数据,老师如果感兴趣,想详细了解这个促分化的作用机制,可以按附件去查找文献原文后阅读。
9 N9 A8 e4 L1 u$ T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促分化机制,不是让肿瘤细胞凋亡,而是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也就是说让原位增值快、且有着转移侵袭其他组织和器官特征的肿瘤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
    因此,验证促分化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就不能用我们常用的看肿瘤缩小的动物药效学模型来进行确证。
    基于肿瘤细胞除了在原位快速增值,同时具备远端侵袭,也就是肿瘤细胞会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并在其他组织器官快速生长的特点,蒋院士团队就用世界公认的抗肿瘤转移的药效学动物模型来验证圣耐注射液的促分化机制的疗效,也就是用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下降来证明原位的肿瘤细胞正在改邪归正。
8 X& V/ L$ I& t% O! e- g
    抗转移模型的结果显示:用药以后原位肿瘤的增长情况,XAP(消癌平注射液即通关藤注射液)组与模型组肿瘤生长曲线和瘤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对原位肿瘤的抑瘤作用不明显。
$ S0 G; a% H' N. y) J: y8 h
    再看看肿瘤的转移情况,就可以发现使用圣耐的小鼠,肺内转移性结节明显减少,转移抑制率达到41.4%,效果明显优于绿原酸(CA),XAP(消癌平注射液即通关藤注射液)的转移抑制率是绿原酸(CA)的4倍。
4 p8 e+ q- v/ D3 }6 E, \3 A
    再通过“结直肠腺癌(SW620皮下瘤)肺转移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对照组与消癌平(通关藤注射液)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抑瘤作用不明显,但,在结直肠癌皮下肺转移这一块却做出了抑制率达80%的疗效。
/ Q! c. F% i0 g  A& F
    以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原位肿瘤增长没有变慢的情况下,癌细胞往肺部的转移抑制率达到80%,也就是说圣耐注射液大大降低了肿瘤细胞所特有的侵袭其他组织的能力,我们预判:圣耐注射真的可能是发挥了促分化的作用,即圣耐注射液让原位的肿瘤细胞在改邪归正。
2 h% I' V6 b0 l0 E
    他们还做了一个高转移肝癌(HCCLM3皮下瘤)的模型实验,XAP(消癌平注射液即通关藤注射液)组与模型组之间,原位肿瘤的生长曲线和瘤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抑瘤作用不明显,但使用消癌平的小鼠生活质量却更好了,更有意思的是往肝部转移的抑制率达到75.1%。
    所以蒋院士团队认为:圣耐注射液促分化机制治疗肿瘤的疗效比纯绿原酸还要好。
& t; f4 f" u* E$ l" T% L. ^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圣耐注射液治疗肿瘤,C21甾体苷促凋亡、多糖提升免疫力、绿原酸促分化,三者在圣耐(通关藤)注射液中发挥了 1+1+1>3的作用,但具体作用靶点通路及如何协同仍需继续研究。
3 ^7 h, l4 _0 s7 v$ F
    就以上数据,我们进行一下小结:圣耐注射液治疗肿瘤,除了主要成份“C21甾体苷”在发挥着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外,可能更重要的是“绿原酸和绿原酸的分解产物咖啡酸”促分化机制在起着主导的作用。
    圣耐注射液中除了C21甾体苷、绿原酸、咖啡酸以外,余下的物质就是多糖,而多糖又是众所周知的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活性物质。比如:曾经在20年前风靡一时的抗肿瘤药香菇多糖注射剂等。
    但大家可能对绿原酸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的促分化机制仍然充满了疑惑,肿瘤细胞真的能改邪归正吗?接下来我们继续看。
, s( r; y# \, L4 i2 w
    我们通过进一步搜索文献资料后发现,现在国际上也已认可促分化机制可以治疗肿瘤。这是2022年肿瘤权威杂志《Cancer discovery》中的一篇综述,主要就是讲肿瘤细胞表型可塑性是其特征之一,即肿瘤细胞存在去分化特征,也就是说肿瘤去分化是存在的。针对这一特征,科学界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肿瘤分化诱导剂,希望通过促使肿瘤细胞正常分化来治愈癌症。并且,还在文献中表达:目前,国际上,关于此类药物发现进展缓慢,但,前期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Q2 Y4 t1 E( x4 F! p; }' ]* ?* I- O
    为什么说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我们接着查阅文献,发现,我们国家一门四院士---老师是王振义,学生是海南大学的陈国强校长、陈竺副委员长和上海瑞金医院的陈赛娟,他们都当上科学院院士,主要成果就是三氧化二砷联合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个治疗方案中,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促分化机制。
9 A& p/ @* }$ s3 {6 v' w& j' U
    而且与这个“中国方案”相关的一些的临床前研究,也是用了和蒋院士团队一样的抗肿瘤药效学模型,而其做出来的肿瘤转移抑制率只有60-75%,我们的XAP(圣耐)则达到75%-80%。
. |5 i1 A" D3 O: T1 V+ a6 P  |
    2018年,陈竺副委员长还因“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并获得革命性治疗”而获得“舍贝里”奖,这个机制就是促分化机制。该奖是诺贝尔奖的预备奖,“舍贝里”奖的评委和诺贝尔奖的评委是同一批人,每年的舍贝里奖获得者,就是第二年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总结如下二点:
  _5 k5 D2 W! K4 U& o5 x
    ①促分化机制(也就是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的机制)可能真的是可行的。
    ②在同样的筛选促分化机制药物的动物药效学筛选模型上,圣耐注射液的75%、80%的转移抑制率的药效学结果,优于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60%、75%,而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在临床上已经出现了95%以上的CR,因此,预判:圣耐注射液(通关藤注射液)对某些肿瘤患者,也许也存在30%、40%、50%,甚至60%、70%、80%、90%CR的可能。
    圣耐®注射液,合理的用药方案是什么样的呢?
    三氧化二砷+反式维甲酸是促分化机制治疗肿瘤,且做出了很好的疗效,我们看看它是如何使用的呢?
1 g! a; w4 v* g5 P3 L) i, P
    首先,三氧化二砷+反式维甲酸,促分化机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AS2O3的剂量仅仅为毒性剂量的三十分之一,而反式维甲酸的剂量更是只有毒性剂量的三百分之一,说明促分化机制治疗肿瘤,比较低的剂量即可,也就是说,这类药物的治疗窗很大,安全性很好,副作用会很低;其次,疗程需要分为三个周期,即1、诱导治疗期;2、巩固治疗期;3、再到维持治疗阶段;总疗程约2年(24个月)。
7 X9 Q/ s& |- ]4 C+ p/ N- Z) f
    因此,以促分化机制为主导的圣耐注射液,现在的3-5支/天的剂量即可,但,真正达到良好的疗效,可能需要:24~36个月,对于有些实体瘤,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 Z# S, m: |6 a. |  K4 a. ^5 R    下面,我将接着解答一下老师们可能会有的一些疑惑:
. V2 o% ^( [# ?% ?
    第一个问题:
    既然圣耐注射液(通关藤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都很清楚了,为何不用其中的这几类有效成分的单体进行联合用药呢?非要用这么一个尽管成份基本清晰,但并不能把全部物质都说清楚的混合物?
- S+ E6 h' _. G8 B3 g  S" [
    我们曾经想要在圣耐注射液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类紫杉醇的单体化合物的一类创新药,或将之结构优化后做出一个类多烯紫杉醇的创新药,因此,在2002年到2012年,花了10年的时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首先从通关藤提取物中分离出46个不同结构的C21甾体苷,希望能找到一个活性最强的C21甾体苷,将之做成像紫杉醇这样的一类创新药,或将之结构优化后做出一个多烯紫杉醇这样的创新药,但将这些化合物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药效确证时,发现没有一个单体化合物的小鼠OS能比使用圣耐注射液的OS更长。
    而且,从蒋院士团队分享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绿原酸单体抗脑胶质瘤的效果很好,而我们圣耐注射液中尽管绿原酸加上咖啡酸的剂量又远不如他们已经有良好临床结果的绿原酸注射液的剂量,但,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的疗效却比单独使用绿原酸的最优剂量还要好4倍以上。
9 M; y; r% `% ]) B
    为此我们预判:可能在圣耐注射液中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微量元素在发挥着画龙点睛或催化剂的作用。但,具体是什么?现代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明确的找到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去探讨和研究。
    比如:人参,能理气(提高免疫力),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人生皂甙(dài),但人参叶中的人参皂甙含量是人参果里的好多倍,但,人参叶并没有理气的作用。
    再比如:现在有着特殊价值的稀土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本身自己或加入到一些材料中,会出现非常与众不同的、预想不到的功能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基于以上现象,我们得出一个启发,也就是圣耐注射液中某些未知的微量元素可能存在着催化剂的作用,这也让我们联想到中医药“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这也是中医药的中药组方配伍的核心原则,强调药物协同作用:君药为主,针对主证起主导疗效;臣药辅助君药增强功效或治疗兼证;佐药或制约君臣毒性,或反佐调和;使药引经报使,调和药性。四者层次分明,体现整体观与动态平衡,形成系统性治疗体系。
    圣耐注射液中的几种成分---绿原酸、C21甾体苷、多糖及其他极少的微量元素,它们有着各自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绿原酸的促分化机制,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的机制,是“君”药;C21甾体苷的促凋亡机制,杀死肿瘤,是“臣”药;多糖则是提高免疫力,是“佐”药,其他极少的未知的微量元素起到催化增强“君臣佐”疗效的作用,是“使”药。
    圣耐注射液中的这几类活性成分,非常机缘巧合的符合了我们中医药“君臣佐使”的用药理论。
    基于这一理论,也就可以更好的解释:圣耐注射液通过四类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多组分共同协同作用,才具有优于绿原酸的非临床药效结果,在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上的抗转移能力是绿原酸的4倍以上。
: a& t6 Z# W1 W, k
, B' U5 u/ G% u9 I# U
    第二个问题:
    通关藤制剂除了注射液,还有口服制剂。为何不推荐患者使用依从性好的口服制剂?
做药物制剂的基本原则:能做口服制剂的,绝不做注射剂;做注射剂,能做成水针等灭菌制剂的,绝不做成冻干粉针等无菌制剂;能做成肌肉注射剂,绝不采用静脉注射剂。
    做什么剂型,关键还是由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所决定:C21甾体苷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5-7%,其他的活性成份:绿原酸、咖啡酸、多糖,在胃肠道里,全部会被分解为不再具有活性的其他物质。
    就比如:PD1/PDL1、疫苗等生物药在胃肠道全部会被分解为不再具有活性的其他物质,所以不得不做注射剂;还有很多化学药,因为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也不得不做成注射剂。
    还有,由于圣耐注射液的有效剂量需要60-100ml/天,肌注无法满足有效剂量,所以不得不将之做成静脉注射液。
# \2 w% r5 \! ?" @
( v. ^' H! z$ Z) [# b1 W    第三个问题:
    为何不赶快进行RCT研究?而是要进行真实世界研究?
    主要是因为:疗程这么长,该如何用药才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依从性问题?才是最为正确的用药方式?
    单独用药?还是联合放化疗、靶向药物、免疫制剂进行联合用药?
  a% v) Y5 N$ ]
! Q5 w) _* A' J# F
    正在我们因以上这些问题而感到迷茫的时候,秦叔逵教授提出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案,让我们豁然开朗。为此已经成立了以秦叔逵教授作为学术指导专家组组长,李进教授、樊嘉院士、周俭教授、梁军教授、南克俊教授、程海波教授、蒋建东院士等多位知名肿瘤临床专家及临床药理专家作为学术指导的专家组。其中“现代中药制剂通关藤制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案如下,详细具体的方案可见附件。
- W; x7 F! o4 Y3 q% c
    2025年7月4日,我们在金陵饭店召开了圣耐真实世界研究的启动会。
    在此,我们非常期待老师们能参与圣耐注射液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共同探索肿瘤临床治疗的新机制和新路径。
: o8 u% S4 u, ^9 H/ f; v
    我们愿意支持您参照上面的临床研究方案,独立开展圣耐注射液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您也可以加入秦叔逵教授牵头的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该研究如果成功,有人说是诺奖级的成果,但我们认为至少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 M# a8 i& C* `1 o
    第一:证实采用促分化机制来治疗肿瘤是成立的,这将给肿瘤治疗开辟一个新的航道。
    第二:证实中医药君臣佐使的临床用药理论可能是基于差异化作用机制的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用科学证据充分证明了我们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先进性。
    第三:证实对于同一适应症,特别是疑难杂症,完全不同机制的药物,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通关藤的这个故事也讲完了,也想再和大家分享我们董事长的2点感悟:
6 I4 Q3 |* y. _$ v/ G+ ]. [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组织或个人能健康成长的基础,因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以让自己练就一个抓住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我们自主研发出一类创新药优诺安,让我们活到了今天,由于我们自主研发,可以充分的了解新药研发的本质及关键点,让我们引进了帮助我们活到今天的圣耐。
    2、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同样重要,外部资源不仅能够锦上添花,说不定还会发挥主要作用。
圣和活到今天,从外部引进的圣耐也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T. R0 Q5 S6 o; S# k
" \6 `& w2 F: n3 Q+ \/ Y
    也许是因为圣和人有着明确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及经营方针,同时圣和人又把这些看似口号一样的东西落到了实处,圣和公司在第一个10年走完的时候,就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2009年国家工信部的中国制药工业企业100强排名中圣和的排名已经是第71名。第71名就是表示圣和在十七八年前,我们圣和每年纳税就超过了1亿元,当时南京市的一般财税收入也就300亿左右,当然这也代表着圣和公司有钱了,确实,也就是在那时,圣和每年的税后净利润就已经超过了1个亿。
    企业有钱了,王勇董事长就觉得企业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如何才能更快的发展,一定要招揽到更多的人才,如何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人才,王勇董事长总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他还经常举这么一个例子:网上曾经流传这么一句话“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骑在自行车上笑”。为何这么说?
    首先,坐在宝马车里了,干嘛要哭,当然也不用笑,而是应该想想如何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开上宝马车,如果有一大批人跟着我们一起开上宝马车,将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还有,对于别人已经开上了宝马车,自己还骑着自行车的人,也别笑,更不用哭,而是应该紧盯着那些开宝马车的人,他们是不是起的比自己早、睡得比自己晚,这些开宝马车的人,成天不睡觉,干嘛呢?在努力奋斗、创造价值。那我们就跟着学:起得比他更早一些、睡得比他更晚一些,并且也学着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自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分享,自然也就可以开上更好的宝马车。
其实,这句话的本质是告诉大家:“人总是往高处走,水总是往低处流”。
    王总还经常和我们讲:《繁花》电视剧中,有个马伊琍演的上海姑娘,从小生活在上海,长大了,不在上海待着,跑去东京了,去东京干嘛去了,去东京的餐厅端盘子去了。为此,我们王总认为:这种现象,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村里人想去镇上,镇上人想去县城,县城人想去省会,省会人想去北上广,北上广的的想去纽约、巴黎、伦敦,去不了这些地方,就去东京、首尔。
    总之,只有有了好的环境,好的平台,才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筑巢才能引到凤凰。
  `1 n( ~# _  s' S
    2007年,正好南京总统府边的汉府街地块拍卖。
    当时,我们董事长想,如果圣和药业的总部就是在总统府边上,一定就能从南大、东大、还有药大等高校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于是我们圣和公司就参与了这块土地的竞拍,并采用拍卖的方式,花费3.85亿巨资,拍得了总统府边的汉府街地块,准备建设圣和药业总部。
    机缘巧合的是,在对该地块的考古过程中,发现了六朝皇宫遗址,之后又收到三位知名专家联名来信希望在此建一个“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
1 b' e$ R7 J, }7 m4 P
    王总收到这些专家的来信后,就请这些专家到公司认认真真的进行了一次交流、沟通和研讨。通过交流、沟通和研讨,才知道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数学家祖冲之等等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名人都是生活在六朝时期的首都健康城,而且在六朝时期还出了竹林七贤等等推动历史进步的名人,特别是当董事长了解到1600多年前的六朝时期的建康城(现在的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且当时全世界人口仅仅还不到2亿,而建康城(现在叫南京的这个城市)人口就超过了170万,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而,自己在南京学习生活已经20多年,竟然全然不知这些。就感觉到:历史似乎在赋予圣和人又一个使命,就是应该在原计划建圣和药业总部的地块上建一个“六朝博物馆”,以便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六朝、了解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健康城(南京城)。
0 k) ~  i9 A3 j; H+ U, p) r
    做药要做做好的药,建博物馆也要建最好的博物馆,2009年11月王勇董事长去美国纽约邀请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参与该项目的设计,王总和贝老及贝氏建筑董事长贝建中先生沟通了一上午以后,贝老先生说:让我们共同建一个经典之作!
    也让圣和人充满了信心。
* l" z6 r- u5 s' _9 a# }; O
    充满激情的圣和人被贝老先生的一句话进一步的鼓舞,最终花了8年的时间,终于在南京汉府街建成了圣和文化广场——六朝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
    借此和大家分享一件高兴的事,去年,我们国家最新版的、也是人教版的中学7年级历史教科书里面,有一个章节就把六朝博物馆及六朝的历史放进去了! 
    以上这件事也给我们董事长和圣和人带来3点启发,与大家分享:
3 s- I' t4 z# k: w3 M  o
    1、即使是不专业的事,只要用心去做,说不定也能做好。
建历史博物馆,非我们制药人的专业特长,但还是将之建成,并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
    2、自己不专业的事,找到灵魂人物、核心专家是做好事情的关键。
六朝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并进入我们国家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得益于各方面专家、学者和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得到贝氏所、贝老、贝先生等人的支持。
    其实看病也是如此,找到合适的专家,手到病除。
    3、反省:人要有情怀,但不能太有情怀,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来帮助自己做想做的事情,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我们王总把博物馆建设当成第一职业,三天两头,几乎天天去工地看,认认真真的做好监督管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生最为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如此这般,博物馆建成后,圣和药业,也从行业的71名退步到150名开外,王总总和我们讲,当年,如果聘那三个建议我们建六朝博物馆的专家去当监工就好了,他们比我们更专业,一定会让博物馆建设的更好,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把药做好、做出好药、服务患者。
    三个故事和我们的启发讲完了。
; j' y7 L+ @1 i9 ^  s0 s( b
    其实,圣和人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把药做好,做出好药”,建博物馆的8年让圣和错过了中国医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8年,博物馆建成后,现在由政府在负责运营,圣和人又开始专心、专注、专一的做药。从2015年开始,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都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到2020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销售收入的42%,也就是说2020年,圣和每挣100块钱,就拿出其中的42块钱去做创新药的研发,当然这个投入也有点偏高, 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做到用销售收入的25%的财务资源用于创新药的研发,创造出更多好药来服务于患者。
    圣和的新药研发,现在主要聚焦于抗肿瘤和抗感染这两大领域,目前公司有30多个新靶点的一类创新药项目在研,有10多个创新药已经分别在进行着1/2/3期的临床研究或已完成临床研究并向国家药监局申请上市。最近这几年,我们又开始陆陆续续有创新药上市了。
+ Y6 Y. W2 M  E! R4 c3 |9 g' m' L
    前年,圣和上市了一个全基因覆盖治疗丙肝的圣诺迪®奥磷布韦片,也是第一个国产、世界唯二的针对5B靶点的丙肝全基因覆盖并彻底治愈丙肝的药物。并且圣诺迪联合圣迪优是唯一一个对于治疗丙型肝炎患者中最难治愈的基因3B型患者的治愈率几乎达到100%、远超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的76%、并且对其他各种基因型患者的治愈率也都接近100%(含合并肝硬化的丙型肝炎患者病人)的药物。
2 ]' c7 Y% d1 V) p) p. F8 t
    去年,圣和药业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圣瑞沙®片上市,并在临床研究及上市后的这些日子里,凭借优异的疗效和与众不同的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好评。
    我们对圣瑞沙®的价值主张为:圣瑞沙是唯一一个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为0、皮疹发生率、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同类产品最低,同时疗效不亚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三代TKI。
    奥希替尼等其他三代TKI的甲基吲哚结构中的甲基在人体内代谢时,易脱去,产生的一种独有活性代谢产物(AZ5104),其对野生型的EGFR突变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与奥希替尼等其他三代TKI发生较高的不良反应直接相关。
    而圣瑞沙®在吲哚环上进行了结构修饰,新结构更稳定,不易脱落,具有独有的代谢途径,其代谢产物IMP3实现了对 EGFR 突变型的高选择性抑制,减少了对野生型EGFR 突变细胞的抑制,从根源上彻底降低对上皮修复障碍的风险,可减轻常见的EGFR-TKI不良反应,并大大地降低了整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解决了现有其他三代EGFR-TKI药物控制不良反应的技术难题。
5 B+ I8 N1 W( K- g2 n
    另外我们还有几个创新药正在做扩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非常希望大家来参与:
6 M2 z. r  v" c7 B! Q  j! j
    一个是CD47/PD-L1双抗,它是在很多肿瘤里都存在的一个靶点,至今一直无人研究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血液毒性太大,但我们这个双抗几乎没有血液毒性,所以很有可能CD47这个靶点我们会突破。所以我们最近对全适应症所有的肿瘤都在做扩组。
$ Q. K: q7 I) Q" t  X8 A$ \$ @
    这是SH009注射液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单药扩展研究。
7 n3 E# H4 O  T' ]8 i$ x
    这是SH009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免疫经治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2线)的扩组临床研究。
0 o7 w4 C1 d* Q6 j) g
    还有一个是TIGIT/PD-L1双抗,它的安全性也非常的好,是一个好靶点,但至今也是没有人突破。目前我们爬坡已结束,现在几个适应症正在扩组。
* v  r8 E: K4 j) @) j
    还有一个PRMT5这个靶点的药物,适应症为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取得“疾病控制率达到84%,超60%患者出现肿瘤缩小,3例达到PR”结果后,接下来将进一步开展扩组研究。
7 P8 ^6 t6 y+ w- s2 D, m0 l
    在此,我们也诚挚的邀请各位临床专家,能够参与到我们公司的新药临床研究中,共同努力,我们一起做出更多的一流创新药。
, I1 m# ?7 s0 Z. P5 ?
    四年前,圣和的研发实力已经重回百强,准确的说,综合研发能力回到了五十强,化药研发能力回到了三十强。随着我们这些产品的上市,销售收入增加,综合实力也会很快回到一百强。
6 k  U1 o, W; _$ ]
    最后的分享:
) p8 X2 ]$ z( q3 R8 Q8 o
    大家从这张PPT可以看到,圣和要在除了南京以外的巴塞尔、波士顿、苏州、上海等四个地方建研发中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建研发中心呢?
    筑巢引凤,固然重要,巢还得筑在有凤凰的地方。
    我们圣和人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一流药企,世界一流药企就必须得有世界一流的新药,做出世界一流新药的人,一定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科研人才,南京有没有,有,因为南京有世界一流的南大、东大,还有药大、南医大、南中医等等,但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人才,苏州也不少,上海更集聚,最集聚的则是哈佛、麻省、苏黎世理工等,所以,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在这些高端人才集聚的地方建研发中心,然后把这些人才吸引到我们实验室来,共同来做出世界一流的创新药。
    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的快乐!
  q, S  I3 j" p# f& ~7 P
    好,我们对以上分享做个总结,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创新,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
  |$ C, G  s  Q4 n4 d/ ~
    最后发出邀请,邀请大家在宁期间,如果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六朝博物馆。原因有三:
    1、这是咱医药人建设的历史博物馆。
    2、贝氏、贝大师、贝先生设计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走进去以后,会有我们与艺术品融为一体的感觉。
    3、国外史书里面称1600年前的建康城是东方大都会,所以博物馆中文名是“六朝博物馆”,而英文名却是“TheOriental Metropolitan Museum/The 3rd-6rd Century”,翻译成中文为“东方大都会博物馆 公元3世纪-6世纪”。冲着这个名字,也可以去看看。
    当然,看博物馆,最重要的还是看文物,我们觉得:公元3世纪-6世纪这段时间,世界上最好的文物、至少咱中国最好的文物可能都在这个六朝博物馆了。
    六朝博物馆中,每一个文物都是1600年前的,都是宝贝,而其中的“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是国家文物局在2013年明确发文规定《禁止出境展览的195件组文物》之一,更是名副其实的顶级国宝,就为此一个文物,就非常值得各位去看一看,再找找,也许还能找到第二个顶级文物。
  ^% \# B4 ~/ K# ?1 V% s
: O& U- N6 W$ C6 ~
    以上就是对圣和药业发展和基本情况的汇报,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并诚挚的祝福您和您的家人一辈子都平安,健康,顺利,幸福!谢谢!